巨匠電腦讓你變身App設計高手!一份設計稿支持多個尺寸!

錚/

1507280912120.jpg
巨匠電腦讓你變身APP設計高手!一份設計稿支持多個尺寸!

app開發中多種設備尺寸適配問題,過去只屬於Android陣營的頭疼事,只是很多設計師選擇性地忽視android適配問題,只出一套iOS平臺設計稿。隨著蘋果發佈兩種新尺寸的大屏iPhone 6,iOS平臺尺寸適配問題終於還是來了,行動設計全面進入“雜屏”時代。看看下面三款iPhone尺寸和解析度資料就知道螢幕有多雜了。

加上Android生態中紛繁複雜的各種奇葩尺寸,現在APP設計開發必須考慮適配大、中、小三種螢幕。所以如何做到交付一套設計稿解決適配大中小三屏的問題?設計和開發之間採用什麼協作模式?一個基本思路是:

1、選擇一種尺寸作為設計和開發基準;

2、定義一套適配規則,自動適配剩下兩種尺寸;

3、特殊適配效果給出設計效果。

手機淘寶的iPhone 6/iPhone 6 Plus適配版本即將提交App store審核。先曬一下我們採用的協作模式,再慢慢說明原委。

第一步,視覺設計階段,設計師按寬度750px(iPhone 6)做設計稿,除圖片外所有設計項目用向量路徑來做。設計定稿後在750px的設計稿上做標注,輸出標注圖。同時等比放大1.5倍生成寬度1125px的設計稿,在1125px的稿子裡切圖。

第二步,輸出兩個交付物給開發工程師:一個是程式用到的@3x切圖資源,另一個是寬度750px的設計標注圖。

第三步,開發工程師拿到750px標注圖和@3x切圖資源,完成iPhone 6(375pt)的介面開發。此階段不能用固定寬度的方式開發介面,得用自動佈局(auto layout),方便後續適配到其它尺寸。

第四步,適配調試階段,基於iPhone 6的介面效果,分別向上向下調試iPhone 6 plus(414pt)和iPhone 5S及以下(320pt)的介面效果。由此完成大中小三屏適配。

為什麼選擇iPhone 6作為基準尺寸?

當面對大中小三種螢幕需要適配的時候,很容易想到先做好一種螢幕,再去適配剩下兩種螢幕。第一個決定是到底以哪種螢幕作為設計和開發的基準尺寸。我們選擇中間尺寸的iPhone 6(750px/375pt)作為基準,基於幾個原因:

1、從中間尺寸向上和向下適配的時候介面調整的幅度最小。375pt下的設計效果適配到414pt和320pt偏差不會太大。假設以414pt為基準做出很優雅的設計,到320pt可能元素之間比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比如圖片和文字之間視覺比例可能失調。

2、iPhone 6 plus有兩種顯示模式,標準模式解析度為1242×2208,放大模式解析度為1125×2001(即iPhone 6的1.5倍)。可見官方系統裡iPhone 6和iPhone 6 plus解析度之間就存在1.5倍的倍率關係。很多情況下這兩種尺寸可以用1.5倍直接等比適配。

3、1242×2208這個奇葩的數值是蘋果官方都不願意公開宣傳的一個解析度,不便於記憶和計算柵格。640×1136雖然是廣泛應用的一個解析度,但是大屏時代依然以小尺寸為設計基準顯然不合時宜,設計師會停留在小屏的視角做設計。

所以,iPhone6的750×1334是最適合基準尺寸。

只交付一套設計稿,預設用什麼規則來適配?

前文提到適配策略是先選擇iPhone 6作為基準設計尺寸,然後通過一套適配規則自動適配到另外兩種尺寸。這套適配規則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文字流式,控制項彈性,圖片等比縮放。

控制項彈性指的是,navigation、cell、bar等適配過程中垂直方向上高度不變;水準方向寬度變化時,通過調整元素間距或元素右對齊的方式實現自我調整。這樣螢幕越大,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顯示更多內容,發揮大螢幕的優勢。

按照上述預設適配規則,大中小三種螢幕顯示效果均相同。有時候想在大螢幕顯示更多內容,需要設計出特殊適配效果。比如App store首頁焦點圖,從iPhone 6適配到iPhone 6 plus時焦點圖尺寸和排版做了特殊處理。底下應用列表也從一排3+個變成一排4+個,真正實現了大螢幕顯示更多內容的理念。這些就需要設計師給出相應設計稿。

巨匠電腦開設了手機APP設計課程,教你iPhone、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與應用、UI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等,快來巨匠電腦讓你快速上手!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youxiputao.tw/articles/3145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告訴你Yahoo CEO Marissa Mayer的三大APP設計秘訣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App開發三大設計趨勢你知道了嗎?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密技:像個設計師一樣設計你的 APP 介面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新資訊:蘋果手表App設計原則─少就是好

巨匠電腦:大螢幕iPhone帶來了App設計的三種改變

錚/

1507271018410.jpg
巨匠電腦分享,大螢幕iPhone帶來了App設計的三種改變
很長一段時間內,智慧手機產業區分都很明顯。Apple堅守小螢幕不改變,與此同時Google的Android手機卻越來越大。但是隨著4.7吋的iPhone6和5.5吋的iPhone6 Plus的發佈,這種分別消失了。大時代全面降臨。

對於那些之前做得很出色的開發者來說,接下來的工作並不是簡單地把現有的小界面擴展到大螢幕上。在與行內優秀的UI設計師交談中,很明確的一點是由於螢幕區域已經擴展到超越拇指所及之處,這將極大的影響到一些方面,比如按鍵的配置,手勢,內容佈局。接下來就是在下一波App設計中要注意的:


1.控制區域移動至螢幕底部

目前,將那些常用的按鍵配置在螢幕的上角還是非常普遍。追溯至像Mac和Windows這樣的桌面系統,不論是Twitter還是Apple自己的照片應用,你會發現那些受歡迎的應用都是把所有功能放在頂部的Navigation bar。但是在大螢幕移動設備上,那個頂部的bar用我們的拇指太難觸及。

「我們在想很多Apps都會開始考慮將主要控件放在屏幕底部而不是上方或者右上角,」Mark Kawano闡釋道,他是前Apple設計師,目前主要針對一個iPhone的App—Storehouse,解決其在大屏iPhone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這個應用主要是為移動設備提供富媒體故事發佈平台。在這個應用中,Kawano的設計團隊並不是將每個功能放在固定的位置,而是在操作的時候根據不同 內容出現在底部的不同Navigation bars。

Kawano並不是唯一這麼思考的。Google的產品總監Luke Wroblewski指出Google的Material Design設計原則很好的支撐了Kawano的設計邏輯。Google中叫做「行動按鈕」的這麼個東西就在屏幕下方三分之一處,或者會在整個移動設備的 右下角(不過對於右手操作的人來說這需要蜷縮他們的手指去按按鈕了)。

但是Loren Brichter(因發明Twitter的下拉刷新手勢而廣為人知)則提醒說將控件移至底部並不總是最好的選擇。「底部UI是一種對於困難折中的結果。人 們從上到下閱讀,我發現許多人完全忽略屏幕底部的東西,」他說。「如果你能放在底部並令人注意,那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他補充道:「另一種方式可以解決問題,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值得嘗試,那就是界面簡化為的特定數量以捲軸形式翻閱的內容區域。這樣用戶就會將要閱讀的內容手動拖到拇指可操作的範圍,而不用另外設置的完全不直觀的所謂可達性手勢。」

2.用手勢取代按鍵

按鈕設計在屏幕底部是一個好的選擇,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並且有一個一定會受歡迎的解決方案讓人們知道該怎麼操作,不論是五寸還是50吋。那就是手勢—或者更具體的說,輕輕一劃。

不久之前,Brichter 抱怨說UI設計師並沒有積極的將我們的手指滑動這一手勢利用充分。各種菜單及功能鍵都可以通過設計手勢來隱藏。以至於我們處在一個所有屏幕上端都是無用按鍵的階段,設計師沒有很強的動機去重新思考手勢的作用。

Mark Kawano指出,Apple的確在去年秋天公開的IOS7中加入了一個向右滑動後退的手勢,「可能他們已經知道更大的屏幕要來了。」 Storehouse這個應用就是聰明的借助Apple的設計趨勢:任何時候你在一個故事中,你可以向任何方向滑動退出。這在小螢幕上操作顯得精妙而且自由。但是在更大的螢幕上,Kawano覺得這就是必要而不是多餘的選項。


3.應用多功視窗

在手機上,無論橫豎螢幕,內容總是一個視窗的。一個窗口就全部塞滿訊息流。但是在iPad或者Android平板上,多功視窗模式則允許多個app在運行。

「為什麼不讓兩個拇指都動起來呢?」

Ashish Toshniwal,Y Media Labs的CEO(Y Media Labs為PayPal 和Amex製作AAA移動app)相信多功視窗將被用在app內,因為Apple在IOS8中支持了更多手勢,並且已經在超大的iPhone6 Plus中實現。自帶App比如Mail可以多功視窗使用,開發者們也會得到新的權限工具令其更加好用。目前,Apple的軟件套件允許開發者限定是否需要多功視窗,且多功視窗權限並不以iPad或者iPhone app分類,而是以螢幕大小來分類。並且他指出多功視窗就像剛被發掘出的客製化app的機會,能延伸出非常特殊的用戶需求。

「考慮到在免持模式下用GPS。iPhone6 Plus用戶可以利用多功視窗去運行他們的GPS,從而提供更好的全方位導航體驗,」他寫道。「舉個例子,在同一視窗模式下的,文字指示,切換路線,事故報告甚至音樂控制。」

Wroblewski 給我們看他之前BLOG上的內容,幾乎說道的都發生了。多功視窗模式是一個UI的機會,其簡單的人因工學原理口述都能表達清楚。當我們拿著筆記本或者一個「平板手機」在全景模式,你需要用兩隻手以保證設備平衡這不僅僅是一個大拇指的任務,而是兩個去完成UI的導航。為什麼不都給他們兩個點事情做做?

編譯者題外話:讀了這篇文章令小編想起了當初的N9+Meego,對於手持設備手勢交互的探索,沒有比它更激進的。這之後的各種手機或者應用的手勢設計思路都像是在為它致敬!所以下一期小編會發一篇老文章,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個系統大戰還沒有定論的年代!

巨匠電腦開設了APPLE實務應用課程,教你APPLE產品使用、APP應用程式開發等等,快來巨匠電腦輕鬆學!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www.appshooting.com.tw/2014/09/leiphone0922/

 

巨匠電腦教你一天內完成ios App設計

巨匠電腦分享,蘋果產品設計考慮到中國消費者喜好

巨匠電腦分享,突破 iPhone 5s 慢動作區間限制,輕鬆製作多重變速特效!

巨匠電腦分享,Apple、Samsung 齊聲呼籲:淘汰SIM卡吧!

巨匠電腦分享:大螢幕iPhone帶來了App設計的三種改變

錚/

1507270912070.jpg
巨匠電腦分享,大螢幕iPhone帶來了App設計的三種改變

很長一段時間內,智慧手機產業區分都很明顯。Apple堅守小螢幕不改變,與此同時Google的Android手機卻越來越大。但是隨著4.7吋的iPhone6和5.5吋的iPhone6 Plus的發佈,這種分別消失了。大時代全面降臨。

對於那些之前做得很出色的開發者來說,接下來的工作並不是簡單地把現有的小界面擴展到大螢幕上。在與行內優秀的UI設計師交談中,很明確的一點是由於螢幕區域已經擴展到超越拇指所及之處,這將極大的影響到一些方面,比如按鍵的配置,手勢,內容佈局。接下來就是在下一波App設計中要注意的:

1.控制區域移動至螢幕底部

目前,將那些常用的按鍵配置在螢幕的上角還是非常普遍。追溯至像Mac和Windows這樣的桌面系統,不論是Twitter還是Apple自己的照片應用,你會發現那些受歡迎的應用都是把所有功能放在頂部的Navigation bar。但是在大螢幕移動設備上,那個頂部的bar用我們的拇指太難觸及。

「我們在想很多Apps都會開始考慮將主要控件放在屏幕底部而不是上方或者右上角,」Mark Kawano闡釋道,他是前Apple設計師,目前主要針對一個iPhone的App—Storehouse,解決其在大屏iPhone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這個應用主要是為移動設備提供富媒體故事發佈平台。在這個應用中,Kawano的設計團隊並不是將每個功能放在固定的位置,而是在操作的時候根據不同 內容出現在底部的不同Navigation bars。

Kawano並不是唯一這麼思考的。Google的產品總監Luke Wroblewski指出Google的Material Design設計原則很好的支撐了Kawano的設計邏輯。Google中叫做「行動按鈕」的這麼個東西就在屏幕下方三分之一處,或者會在整個移動設備的 右下角(不過對於右手操作的人來說這需要蜷縮他們的手指去按按鈕了)。

但是Loren Brichter(因發明Twitter的下拉刷新手勢而廣為人知)則提醒說將控件移至底部並不總是最好的選擇。「底部UI是一種對於困難折中的結果。人 們從上到下閱讀,我發現許多人完全忽略屏幕底部的東西,」他說。「如果你能放在底部並令人注意,那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他補充道:「另一種方式可以解決問題,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值得嘗試,那就是界面簡化為的特定數量以捲軸形式翻閱的內容區域。這樣用戶就會將要閱讀的內容手動拖到拇指可操作的範圍,而不用另外設置的完全不直觀的所謂可達性手勢。」

2.用手勢取代按鍵

按鈕設計在屏幕底部是一個好的選擇,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並且有一個一定會受歡迎的解決方案讓人們知道該怎麼操作,不論是五寸還是50吋。那就是手勢—或者更具體的說,輕輕一劃。

不久之前,Brichter 抱怨說UI設計師並沒有積極的將我們的手指滑動這一手勢利用充分。各種菜單及功能鍵都可以通過設計手勢來隱藏。以至於我們處在一個所有屏幕上端都是無用按鍵的階段,設計師沒有很強的動機去重新思考手勢的作用。

Mark Kawano指出,Apple的確在去年秋天公開的IOS7中加入了一個向右滑動後退的手勢,「可能他們已經知道更大的屏幕要來了。」 Storehouse這個應用就是聰明的借助Apple的設計趨勢:任何時候你在一個故事中,你可以向任何方向滑動退出。這在小螢幕上操作顯得精妙而且自由。但是在更大的螢幕上,Kawano覺得這就是必要而不是多餘的選項。


3.應用多功視窗

在手機上,無論橫豎螢幕,內容總是一個視窗的。一個窗口就全部塞滿訊息流。但是在iPad或者Android平板上,多功視窗模式則允許多個app在運行。

「為什麼不讓兩個拇指都動起來呢?」

Ashish Toshniwal,Y Media Labs的CEO(Y Media Labs為PayPal 和Amex製作AAA移動app)相信多功視窗將被用在app內,因為Apple在IOS8中支持了更多手勢,並且已經在超大的iPhone6 Plus中實現。自帶App比如Mail可以多功視窗使用,開發者們也會得到新的權限工具令其更加好用。目前,Apple的軟件套件允許開發者限定是否需要多功視窗,且多功視窗權限並不以iPad或者iPhone app分類,而是以螢幕大小來分類。並且他指出多功視窗就像剛被發掘出的客製化app的機會,能延伸出非常特殊的用戶需求。

「考慮到在免持模式下用GPS。iPhone6 Plus用戶可以利用多功視窗去運行他們的GPS,從而提供更好的全方位導航體驗,」他寫道。「舉個例子,在同一視窗模式下的,文字指示,切換路線,事故報告甚至音樂控制。」

Wroblewski 給我們看他之前BLOG上的內容,幾乎說道的都發生了。多功視窗模式是一個UI的機會,其簡單的人因工學原理口述都能表達清楚。當我們拿著筆記本或者一個「平板手機」在全景模式,你需要用兩隻手以保證設備平衡這不僅僅是一個大拇指的任務,而是兩個去完成UI的導航。為什麼不都給他們兩個點事情做做?

編譯者題外話:讀了這篇文章令小編想起了當初的N9+Meego,對於手持設備手勢交互的探索,沒有比它更激進的。這之後的各種手機或者應用的手勢設計思路都像是在為它致敬!所以下一期小編會發一篇老文章,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個系統大戰還沒有定論的年代!

巨匠電腦開設了手機APP設計課程,除了教你iPhone、Android的APP應用程式開發外,還有UI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等,快來巨匠電腦輕鬆學!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www.appshooting.com.tw/2014/09/leiphone0922/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分享,檢視行動裝置的3D人機介面UI開發關鍵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新資訊:蘋果手表App設計原則─少就是好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使用者介面設計的七個訣竅你知道嗎?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告訴你Yahoo CEO Marissa Mayer的三大APP設計秘訣

巨匠電腦:突破 iPhone 5s 慢動作製作多重變速特效!

錚/

巨匠電腦分享,突破 iPhone 5s 慢動作區間限制,輕鬆製作多重變速特效!

iPhone 5s 有非常棒的慢動作錄影功能,當我們拍攝完慢動作影片時,可以到相機膠卷內,調整兩端的橫桿,讓該區間片段變成慢動作,而沒被框住的部分就只能保有正常速度。

1507241006130.png
但我如果想要讓影片有多種區間變速,例如前後兩段加速,中間慢動作,或是前後兩端慢動作,中間加速,甚至一部影片中有多次快慢穿插,光是在 iPhone 5s 的相機膠卷內當然無法調整出來…畢竟它只有兩個橫桿。

這邊就教大家用蘋果官方的影片剪輯 App – iMovie 來製作!非常簡單,只要幾個動作就能完成一部超精采的變速特效影片,不無論你要切分幾個變速區間都沒問題喔!


▲ 首先開啟 iMovie,在上方選「影片」,iPhone 相機膠卷內的影片都會成列在此。選擇想編輯的影片,我這邊選一部「貓咪回眸」的影片~選好後按下右上方的「分享」。


▲ 別急著分享出去,先在下方選「製作影片」。


▲ 會自動轉跳到製作介面,用手指壓住下方的片段區域,左右可以拖曳片段,上方的畫面可以即時預覽喔!


▲ 拖曳到我們想變成「慢動作」的畫面位置,輕點一下,整個片段會被黃色的框框罩住,這時手指對著中央的基準線一刀斬下去!


▲ 影片就會輕易分割成兩段啦!


▲ 開始加入變速特效,我先選取剛剛裁切下來的前段,快速在上面輕點兩下,下方會彈出一道指令列,右下方選「速度」。


▲下方的指令列會變成兩個圖示:「烏龜」和「兔子」。這時你就能拖曳中間的小白點,改變該片段的速度,往「兔子」拉,整段影片就會提速,往「烏龜」就會變成慢動作!(因為片段已經被分割開來,所以不用擔心此變速會影響到後段影片)


▲ 用同樣的方式「裁切 → 變速」,我將整部影片切割為三片段,前後兩段都提速 2 倍,中間一段為慢動作。


▲ 接著按下左上角的「<」,iMovie 就會幫你儲存你的影片計畫案。


▲ 進入這個畫面,按下中間的「分享」。


▲ 選「儲存影片」就能把這部特效片輸入回 iPhone 5s 的相機膠卷囉!


▲ 轉成 HD – 720p,等它跑完,就來看看成果吧!

巨匠電腦設計了APPLE實務應用課程,教你APPLE產品的應用、APP應用程式的開發與應用,快來巨匠電腦讓你輕鬆上手!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appleuser.com/2014/01/17/imovie-slow-motion/

 

【APPLE實務應用課程】巨匠電腦分享,Apple Pay的下一步 ─ 消費者互相支付

【APPLE實務應用課程】巨匠電腦新資訊:蘋果手表App設計原則─少就是好

【APPLE實務應用課程】巨匠電腦:盜版iCloud網站現身,小心洩漏Apple ID!

巨匠電腦教你一天內完成ios App設計

巨匠電腦分享:16款Android App精選下載

錚/

1507230910560.jpg
巨匠電腦分享,體驗Android的最佳介面!16款Android App精選下載

前一陣子看到 Google 在 Google Play 商店開設了一個新的網頁:「Best-In-Class Android Design」,裡面精選了十幾款 Google 認為最能體現 Android 設計精神的 App 推薦,這讓我也起心動念,想要來寫一篇關於那些可以體驗 Android 最佳介面設計的 App 精選下載清單。

雖然一般的新聞媒體大多認為 iPhone 的 iOS 系統有更漂亮的設計,但是其實 Android 在這幾年來也有走出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加上 Android 上一些獨特的功能,其實我們一樣可以在 Android 上的許多經典 App 裡享受到非常棒的使用體驗,只是這個體驗的模式不一定和大家看慣的 iOS 相同而已。

所以我才想再來寫一篇體驗 Android 最佳介面設計的 App 精選下載清單,讓使用 Android 的朋友,可以更徹底地從好用的 App 中了解 Android 也是可以用起來很順暢動人的。

而我挑選的標準,跟多年前我在電腦玩物中寫作的「10 款介面設計一用就會愛不釋手的 Android App 推薦」一文相同,就是要同時兼顧「漂亮」與「實用」,因為一個介面設計得再驚豔的 App 如果缺乏實用性,那絕對不會是好 App 。

更進一步地說,所謂介面的最佳體驗,一定是在實際的操作上結合了觸感、視覺、速度和目的性而達到的境界。

所以下面我要推薦的 16 款最佳體驗 Android App 介面設計的 App ,一來會和前面那篇文章完全不重複,二來一定是在非常有用、好用前提下所做的精選。

Evernote 在不同平台有不同的介面設計,而他的 Android App 版本是我覺得在眾多平台裡最好用的,除了功能上讓「擷取網頁全文」這個重要功能簡化成所有平台中最直覺的自動化流程外, Evernote Android 版也最像是一頁一頁的紙本卡片,讓操作步驟更簡單直覺,非常值得喜愛寫筆記的朋友一試。
   

Wunderlist 的 Android 版本讓新增任務變成一個非常直覺簡便的快速按鈕,在清單中也可以透過滑動快速進行切換或移除,讓單手就能完成高效率的待辦清單管理。
   

Feedly 在吸取了 Google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精神後,讓他的新聞閱讀界面更像是一張一張閱讀卡片的翻閱,去掉太硬的邊框後,也讓閱讀版面更加寬敞易讀。
   

Pushbullet 除了本身具備 Android 介面設計精神外,他的功能也和 Android 特性徹底結合,所謂的好介面,不一定只能是外觀上的吸睛,我覺得也要包含他在操作互動上的創意,所以這款 App 你必須實際試試看,才能理解為什麼他有很棒的體驗。

例如 Pushbullet 透過連結讓電腦端可以「接取並回覆 Android 上的通知」,而且用簡潔好看的卡片讓跨平台回應通知的過程變得更快速,這是介面與功能上對 Android 特性最好的體驗。
   

Spendee 在 Android 與 iPhone 版上正好可以看到兩平台介面的不同特色, Spendee 的 Android 版本讓記帳過程用卡片動畫呈現,操作上更直覺,而且獲得更美觀的記帳版面。
   

Journey 是 Android 上最美也最好用的日記應用,可以體驗到 Android 上最棒的圖文排版效果,而且在新增日記的過程中也非常的直觀快速。
   

Pocket 是另外一款 Android 上擁有優秀圖文排版介面的 App, 並且透過按住稍後閱讀卡片可以快速刪除、封存、分享,是非常便利的設計。
   

發源於 Android 的 Any.Do, 把複雜的時間管理功能簡化成清晰易讀的介面,提供了有效的早晨提示,以及可以綜覽清單的格狀視野,在操作讓待辦清單可以層層推進,方便我們進行更有效率且更清楚的管理。
   

Timely 一直是我覺得最賞心悅目的鬧鐘 App ,打破傳統鬧鐘設計,用時間流上的卡片來新增鬧鐘,而動態的背景更是獨樹一格。
   

Google 雲端硬碟讓檔案可以用小預覽圖的方式展開在畫面中,而可以手動滑動拖曳來整理檔案的設計,更是 App 上非常有創意的革新,你可以實際手動試試看,會發現比很多雲端硬碟 App 更能有效率管理檔案。
   

Google Keep 把筆記設計成我們很習慣的便利貼牆模式,在預覽牆上可以很快地整理自己的靈感,而許多重要的時間提醒等功能則非常有效率的整合在每一張卡片中,無論操作或視覺都非常優秀。
   

Google 日曆則是在我們新增傳統的行程後,可以自動的讓行程以更變漂亮的顏色、更有代表性的預覽圖等方式,呈現在新的時間表上,在瀏覽行程時更容易找到重點。
   

如果說 Android 上有哪些開發者非常專注於介面體驗的設計,那麼這裡面一定有 Today Calendar 的開發者,他致力於追求最簡潔但最實用,最漂亮但不多餘的介面體驗,和前面提到的 Google 日曆是我覺得 Android 上最特殊也最美觀的兩個行事曆 App 。
   

Google 相簿最新 App 可以用動態縮放的方式呈現出每日、每月、每年的相簿,並且在故事模式中,用動態翻頁的效果呈現出我們一次一次旅行的軌跡,動畫效果讓人驚艷,而且這種瀏覽相簿的效果非常實用。
   

Link Bubble 把 Android 介面上可以做出彈出氣泡的特性做了最好的利用,把這些氣泡當作預先載入網頁的備用小視窗,讓我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先載入等等要看的網頁,稍後再一一打開氣泡瀏覽,大幅度增加手機工作效率。
   

Muzei 則是把 Android 動態桌布做了最好的改良,用世界名畫加上霧化效果,每天自動更換賞心悅目的桌布,但是又不犧牲手機上清楚易讀的體驗,值得喜愛換桌布的朋友試試看。
   

以上,就是我現在會推薦的 16 款體驗最佳 Android 介面設計的優質 App ,希望大家喜歡,也歡迎大家來補完。

巨匠電腦開設了手機APP設計課程,教你iPhone、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與實務應用、使用者介面設計等等,快來巨匠電腦輕鬆學!

文章與圖片出處: http://goo.gl/02apmy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分享科技心理學:讓人成癮的 App 設計學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新資訊:蘋果手表App設計原則─少就是好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使用者介面設計的七個訣竅你知道嗎?

【手機APP課程】巨匠電腦分享,10種不同類型的移動UI設計模式